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蒙古马精神”
“来自历史深处的蒙古马,带着汗血和荣光,桀骜不驯,从来不曾跌倒,从来不曾屈服,每一匹蒙古马,都是一个倔强的灵魂……”,诗人苏历铭曾经用这样的诗句来赞美蒙古马。作为故乡在内蒙古的我来说,记忆中对体形并不高大威猛的蒙古马却充满了敬仰和崇拜,小时候读过的《骑兵连》《最后的战马》的故事,都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如果说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而蒙古马就是象征英雄的马,许多的诗篇对蒙古马充满了赞美,蒙古马是草原的灵魂,不畏严寒酷暑,不惧风霜雨雪,马群纵横驰骋在辽阔无比的草原,铿锵的马蹄声写就了蒙古族的历史,蒙古马穿越历史的硝烟,跨越时光的隧道,与蒙古族人民血脉相连,与绵延的河流、与苍茫的大地同在,它们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蒙古马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吃苦耐劳、一往无前,驰骋在硝烟弥漫的历史疆场,守护在无边的草原,它们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和寄托。也许这就是“蒙古马精神”,蕴含着进取、奋斗和奉献。
今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提到要弘扬“蒙古马精神”。这既是对草原人民的嘱托,更是对全国人民的激励,这对抗击疫情逐步复工复产恢复经济更具有现实意义 。
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参加牧民那达慕大会时,曾这样勉励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蒙古马精神”。其实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可以说与伟大的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迁精神等一脉相承,这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流淌,根植于古老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沃土,成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永不言败、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时,希望内蒙古自治区的同志认真贯彻党中央的要求,弘扬“蒙古马精神”,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这是他又一次提到“蒙古马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的希望,激励着草原儿女一往无前的前进脚步。今年4月脱贫攻坚战场传来捷报,内蒙古20个贫困旗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全面脱贫摘帽,从茫茫林海到广袤草原,从万顷良田到戈壁沙漠,一项项脱贫攻坚举措精准落地,一个个贫困家庭气象一新,内蒙古全自治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11.7%下降到0.11%,这是了不起的奇迹,这是“蒙古马精神”的成果展示。乌兰察布市地处燕山至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地上无草,地下无宝”是这里真实的写照。农民主要靠马铃薯、莜麦为生。如今,乌兰察布的马铃薯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品牌,“中国薯都”的广告牌立在城市的高速路边。今年两会期间,乌兰察布市市长费东斌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推介了乌兰察布的马铃薯。在今年抗击疫情最紧张的日子里,内蒙古兴安盟市突泉县社区民警何建华主动要求到任务最重的长途汽车站进行布卡查控,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不幸牺牲,公安部授予他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何建华用生命和热血践行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忠诚誓言,也践行了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全国人民经历了抗击疫情的非凡战斗。今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我们仍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把防风险、打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改革有机统一起来。面对艰难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当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一往无前。